莫言《冰雪美人》赏析(4)

时间:2021-08-31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孟喜喜与莫言早期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在精神特质上的一脉相承。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说: “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我们不妨再具体一点说: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亲属,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比如,我们完全能够将孟喜喜视为 《红高粱》中罗汉大爷、甚至曾经作恶的余大牙的后裔。罗汉大爷在被剥皮时的那种神一样的尊严给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就是那个因强暴民女被枪杀的余大牙在临死前也表现出了令人难忘的 “英雄气概”。莫言曾在 《红高粱》中写到: “人在临死前的一瞬间,都会使人肃然起敬。”孟喜喜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在那令人感叹的一瞬,而且也更多地体现在她最后几个小时内与死神顽强对抗的全过程。她始终都是那么优雅从容,那么彬彬有礼:进屋前是传来 “轻轻的敲门声”,然后是 “客气地对着我点点头,柔声问我”,听到回答后又 “微微一笑”,当叔叔进屋后,她是 “站起来”打招呼……与周围那些猥琐之人相比,她简直称得上高贵了。最让人震动的是当她病情不断加剧而叔叔又无暇顾及她时,她所表现出的那种隐忍和坚强。

  当叔叔第一次撇开她时, “孟喜喜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在这 “想说”和 “没说”之间潜伏着何等激烈的内心冲突和肉体痛苦! 当孙氏兄弟在屋内制造出浑浊的空气时, “孟喜喜脸上的汗珠子成串滚下,表情十分痛苦,但她的身体还保持正直……”;“我”叫她喝水时,她 “痛苦的脸上挤出一个扭曲的微笑”,还低声道谢; “当我满怀着同情和歉疚看她时,她对着我摇摇头,似乎在劝解我,或者是在告诉我她对叔叔的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而她自己并不要紧”……在这些令人心颤的细节中,孟喜喜虽然经历着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但她始终都没有像另外两位病人那样大喊大叫。那两位是故意夸大自己的病痛,表现得尤其懦弱,而孟喜喜恰恰是竭力压制自己的痛苦,尽量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孟喜喜的肉体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她精神上的勇毅与坚韧却会令许多号称 “强大”者汗颜。和罗汉大爷等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相类似,孟喜喜之死的人性启示意义即在于:尽管人永远也摆脱不了各种痛苦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但是我们却可以凭着强大的意志力量使自己在面对痛苦和死亡时获得人类理应持有的尊严,从而在精神上对痛苦和死亡作出可贵的超越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