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创作特点

时间:2021-08-31

  文学作品至今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作者的潜力?这就看大公无私的评论家和读者的慧眼视才了。在评奖时,同是一篇作品,有的评委说好,有的评委说差。当产生辩驳时,有人把优点说成缺点,有人把缺点说成优点,似乎没有裁判。我想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每人的口味不同,他们的观点就不一致。就像一座建筑物,有人说不错,也能说出一、二、三的优点,有人说不怎么样,也能说出几条不足之处。不管哪一种作品都有读者群。不料,诺奖从天而降,莫言腾空而出,像稀世珍宝,降落在中国大地上,万人注目,正在使中国文学处于尴尬之时,突然来点兴奋的气氛。在之前文学界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仍是优劣不同,这也正常,谁都知道自古文人相轻嘛。可现在对他的评说似乎在推翻以前对他作品的不足认识,这也正常,锦上添花嘛。不管评说如何,人们的重点转移到认真剖析他作品的特点及获奖的因素,似乎从他身上要寻找文学作品的标尺和榜样。

  莫言是1955出生,2011年才获茅盾文学奖,写到了60岁才获此荣。其实他80年代就出名了,在之前每次评奖落空,恐怕他也伤心过,只是永不放弃,默默无闻地写自己的作品,不管他人是肯定或否定,获不获奖,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桂冠已经落在他头上了。他的创作可以说在文学路上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没有走捷径。

  我们针对他的作品,可以想一想他的优势在哪里?你能有他的想象力?你能有他的语言轰炸?你能有他的持续激情和敢于触及敏感题材?想一想吧,他每一个长篇,在题材上都抓住了中国最为重大的、最为敏感的东西——也就是不管好的坏的而具有中国符号意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