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2)

时间:2021-08-31

  3结语

  本文主体部分分别从主题的变通、结构的变动以及人物形象的变异三个方面入手,对由莫言小说改编而成的四部电影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改编过程中,电影对小说文本进行了个性的解读与诊释,通过电影这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再现或变换故事的主题、结构及人物,为作品本身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和生命元素。

  我们已经认识到,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材料,激发了改编者二度创作的欲望,因而影视学科常以文学作品的改编来启示电影的发展路径与方向;作为文学研究,尤其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像苏童、莫言、余华、王朔等一样积极参与小说的影视改编的当代作家,要进一步探究当代文学的发展与走向,我们也离不开相关影视作品的探究和分析。可以说,新时期文学的推广与发展,离不开文学与影视密切合作的时代语境,小说与电影同样息息相关,二者不可脱离。 莫言的小说是新时期以来较早被电影改编的,他本人对电影的改编手段也是比较认同的。迄今为止,由莫言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共有四部,总结评价它们的改编结果,应该说是有得有失,当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张艺谋改编的两部作品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其导演的处女作《红高粱》确实做到了去粗取精、画龙点睛的效果,他选取了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中精髓部分,并运用电影手段进行再创造,成功地传达了原著精神,彰显了生命的张扬和顽强;但成名后过分倾向市场而改编拍摄的商业电影《幸福时光》却未打动人心,是他导演生涯的一部失败之作。

  台湾导演李幼乔以忠实原著的原则而改编的同名电影 《白棉花》,虽然对小说作了较完整的逢释,但这种最忠实的改编未必是最好的改编,其影片整体艺术成就不高,所以并未获得观众和评论者的好评。第四部改编的电影《暖》由霍建起执导,抛开电影中针对主题、内容的温情改编方法不谈,单就通过唯美的画面、音乐的蒙太奇等视听造型形式来进行审美的转换,它也是一部好看的成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