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访谈录 》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莫言毫无大师架子,依然保持平民姿态: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甚至穿着一双拖鞋。

  B.莫言曾说过,自己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认为《红楼梦》超过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从18岁开始阅读,经过历练后才能读出《红楼梦》的味道。

  C.作品《生死疲劳》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年,但延伸的不止50年,其中生死轮回变牛变马是虚幻部分,动物眼中看到的人间生活是现实部分。

  D.日本爱知县的莫言馒头是高粱米的颜色、糖和奶油夹心,据说点心铺老板既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莫言的信众,又是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

  E.莫言认为村上春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心态年轻,与西方交流广泛,具有更多现代生活气质,并坦承自己写不出村上春树的这类作品。

  (2)简要概括莫言获奖后惊喜和惶恐的原因。(6分)

  (3)在莫言看来,作家应该怎样处理文学创作和现实的关系?请结合其作品简要概述。(6分)

  (4)面对国王和贵族,做歌德,还是做贝多芬?结合莫言的认识,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分)E、C

  (2)(6分)①惊喜是因为自己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认可,并且是在自己相对比较年轻的时候能够获奖;②惶恐是因为降落在自己身上的荣誉如此巨大,并且和世界上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相比,自己压力倍增。

  (3)(6分)①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比如《生死疲劳》,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就没有生命。反之,全是虚幻的,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②作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直面现实,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有一定的处理方式。比如《蛙》,涉及到从1980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需要,塑造人物的需要。

  (4)(8分)观点一:应做贝多芬。①面对权贵和强权不谄媚、不奉承;②年轻人应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③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观点二:应做歌德。①国王的仪仗队不仅代表权势,也代表很多复杂的东西,比如国家尊严等;②站在路边脱帽致敬是一个有教养的老百姓的谦逊;③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