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对越南读者的感召(4)

时间:2021-08-31

  4.1 莫言作品有助于越南文学的革新

  越南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发展路径不完全一致,但却有相似之处。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学主流是“革命文学”。与此对应,在越南文学史上,1945年—1975年的主流文学被称为“革命文学”。因为,这段时期在越南历史上是抗法战争、抗美战争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文艺的基本方针是两句口号:“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但到了1979年,这两句口号被更新为:“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这种思维已经体现出负面效应,这使文学退化成一种工具。文艺和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互相作用的平等关系,所以,二者之间可能会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当文艺不再作为“政治附属”的时候,它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美学属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政治服务。以前,在片面强调“服务政治”、“适应政治”时,创作主体的自由度被限制,创作热情随之衰退。一旦文学获得了解放,创作主体就有机会自由创作,作家们也都会努力写作彰显个性的作品。所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学发展得异常繁荣,涌现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各类作品。在民主开放的气氛中,产生了多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家。

  越南经过国家统一、共产党领导国家,1945年之后,又进入抗法和抗美两场酷烈的战争。从1945年到1975年,越南一直处于战争之中,这个时期文学的任务就是“服从政治”,党性和战斗性被认定为文学的特征。文学被要求做到:反映现实,敌我分明,笔法简单,为大众服务。在这个阶段,对文学提出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到了新时期,面临各种新现实、新问题,文学不能不革新。抗美战争结束之后,越南文学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是:写作思路革新、写作笔法革新。虽然社会已经进入和平时期,但是越南文学还是按照战争时期的惯性发展,仍旧走着革命文学的老路子,结果,读者的阅读兴趣日趋冷淡,作者的创作热情也日渐消磨。对那个时期读者的阅读态度,越南著名革命文学作家原玉曾描述说:我们重新获得了和平,虽然饱受战争创伤,但是生活不像以前那么艰苦了,“公众和文学,本来亲如骨肉,可是重获和平之后,却突然变得生疏起来,真是让人沮丧。那些读者,昨天还对你满怀热情,今天就突然冷若冰霜。他们再也不会读你的书了,你当年奋笔写就的巨著,现在只能放在书架上发霉。你被抛弃了。人们都在读西方的书,和读阮悠”[15]。

  文学从未如此没落,如此凄凉。所以,大家都迫切渴望着一个契机。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对我们国家来说,改革开放是革命事业的迫切要求,是生死攸关的问题。[16]”这次大会,给越南全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也给文学领域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政治部05号决议更是鼓励革新文艺:“党鼓励文艺家们探索、创造。鼓励并且要求文艺家们,在创作艺术的时候,在发展艺术类型、艺术文体、表达形式的时候,大胆地、大范围地体验。[17]”。在上级民主、开放的思想影响下,越南文学开始走上革新之路,试图克服“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倾向,“机械反映现实”的倾向,从而使文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总之,我们可以将越南文学革新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从“大众化”、“革命化”的文学,转变为“民主化”的文学;第二,从强调共性、注重宏大叙事的文学,转变为强调个性、注重生活事件的文学;第三,从统一性、一元性的文学,转变为多元化的文学。经过这次革新,文学体裁变得多样,文学思潮趋于多元,更是取得了很多灿烂的成就。在革新过程中,越南文学注重对现实历史与人有了深刻的看法并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考虑、思考的文学作品。

  莫言的作品,恰好顺应了越南文学的革新方向,而且给越南文学的革新提供了一个路标。这也是莫言作品在越南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