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莫言现代文阅读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答案:

  15.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从下到上(1分),都惧怕洋人,置国民性命于不顾的现实.(1分)

  16.郑板桥在潍县是为民请命的县令(“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象征(2分)。知府挂郑板桥的竹画是标榜自己要做郑板桥、竹一样的人(1分)。与后文他的真实形象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分)

  17.表面高尚(1分),实则卑劣(与女人苟且)(1分)、为保全自己而屈从朝廷(决定抓捕孙丙)(1分),并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1分)。

  18.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出钱县令的“高尚”,如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以致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又如他在向知府汇报时表现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训斥时仍不忘“是非”“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二十七条人命”(2分)。又在字里行间处处消解这种“高尚”,比如,是自己被自己所谓的“高尚”行为感动,“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并辩称是喜食她做的狗肉等(2分),使读者先感动,又觉得不妥,在细思中发现人物的本质,使揭露更深刻(1分)。

  19.第一问:外敌侮民、民被迫反抗、官僚惧敌压民(3分)。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出路2分,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