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优秀赏析(3)

时间:2021-08-31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优秀赏析三

  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从而憧憬能够“到此一游”。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一幅又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追逐着诗人的梦一同入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欲”字表达出诗人李白本无此“梦”,“梦”,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得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处去了。

  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在这里,层巅在战栗,深林在悸动,青云、烟、水皆阴霾,世界瞬间恐怖阴森起来,要下雨了!浪漫抒情意蕴深远。继而——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通往神仙洞府之门打开了,多么的灿烂辉煌,金银楼阁金碧辉煌!如此美景,诗人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更加壮观的场景接踵而至——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热烈与盛大!群仙都来列队欢迎诗人的光临,金台、银台可比日月,交相辉映,这不就是诗人在朝中做官时的场景吗?只是这样的处所与诗人毫无关联,自己在朝中只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除了粉饰太平、吟诵风月,还能做什么呢?他的理政才华、他的安邦治国之策派不上一点用场……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诗人写梦游,不是平平常常的仙游,游历中有深沉的感慨,也有激烈的抗争。于虚幻之中着眼于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醒了!梦境破灭了,美好的一切化为乌有,刚刚还在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梦幻中呢,一下子就躺卧在了实实在在的枕席之上了。世间之事不过过眼烟云而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万事“东流水”,这其中包含着李白多少的失意和感慨啊!天姥山啊,天姥山,你不是我向往的圣地!诗人终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放白鹿”、“访名山”,将自己寄身于山水之间,岂不快哉!流连于山山水水的诗人李白并没有被消极的情绪所困惑,向世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于权贵的抗争,是对于郁郁不得志人心声的倾吐,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怀才不遇,有多少人屈身权贵,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诗人李白大胆地向封建帝王说“不”——“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