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个性特征(2)

时间:2021-08-31

      远客襄阳郡, 来过海畔家。樽前柏叶酒, 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 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 非是竞奢华。

  在诗歌的末尾, 张子容特意对孟浩然说明, 自己对他的招待是仿效谢安在东山行乐之意, 而不是有意在旧友面前夸饰排场。张子容的这一举动同样非常奇特, 然而并非不可理解。对于这次见面, 孟浩然的定位是:“予是乘桴客, 君为失路人。”即认为二人都处于失意之境, 寓有同病相怜之意。但张子容即使处于贬中, 其处境也比孟浩然好得多。张子容“奢华”的招待行为很容易被“机警”的孟浩然理解为他对自身处境的矜持, 或者是对孟浩然的含蓄反驳, 故而他要特意加以解释———虽然这一解释显得有些欲盖弥彰。这种情况的出现, 也很可能与张子容对孟浩然“机警”个性的了解有关。

  与“通脱倾盖, 机警无匿”相应的是, 孟浩然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情感的真诚流露, 而拒绝行为上的刻意与矫饰。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

  浩然文不为仕, 伫兴而作, 故或迟;行不为饰, 动以求真, 故似诞;游不为利, 期以放性, 故常贫。

  “行不为饰, 动以求真, 故似诞”即指孟浩然在交游之中任由真情流露, 而不进行有意的情感表现, 故而有时候给人怪诞之感。另外, 王士源在《孟浩然诗集序》中提及孟浩然与张九龄、王维、裴朏等人为“忘形之交”。“忘形”也就是“行不为饰”, 两者都指向“动以求真”, 即情感的率性、真诚流露。

  孟浩然人际交往中的“行不为饰, 动以求真”并非泛泛的行为艺术, 而是经过了得失乃至生死的验证。据王士源记载, 山南采访使韩朝宗十分赏识孟浩然, 相约入京予以举荐。但到了约定时间, 孟浩然却与寮友文酒讲好甚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