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四、说课题研究

  我这学期申报的小课题研究题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如何有效处理生成与预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大多数教师追求的仍然是过程的完整性,重视教师的预设,把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顺利地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请学生进入预设的圈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被贴近”标准答案,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自问自答,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诱导深入,逐渐靠近教师预设的答案,其实质就是教师在自问自答。

  所以我的观点是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同桌之间讨论即可解决,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当堂全班也解决不了的,布置作业回去之后查资料解决。

  五、说教学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只做他们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我也知道我这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层朗读环节,分层学习环节,不能更多地照顾好学困生。另外,我的随堂练习设计得难度大了一些,而且缺少写字环节,我觉得进修学校的王蕴枫老师给我的建议特别好:把随堂练习的第一题改成写生字,学生边学边写,这样既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又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回去以后我会马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