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为何不做官(2)

时间:2021-08-31

  孟浩然没能做成朝廷命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缘不巧,一个是性情散漫。孟浩然的才华是颇得宰相张九龄赏识的,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朝廷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期间,曾经邀请孟浩然到他的幕府之中任职。可惜的是,张九龄从此往后,屡遭打击,泥菩萨过河,自身麻烦不断,无法对孟浩然施以援手。襄州刺史兼山南采访使韩朝宗也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自己奉召进京的时候,邀请他同行,准备把他推荐给朝廷当权者。韩朝宗先行一步,在朝中到处替他延誉,做铺垫。可是,约好在京城跟朝廷有关人物见面的那一天,孟浩然因为跟一帮文友喝酒,没去赴约。韩朝宗当然很生气,就不再热心举荐他了。据说,那一次跟文友喝酒的时候,有人提醒孟浩然该去赴韩朝宗的约会,孟浩然斥责那提醒的人道: “我都已经开始喝酒了,身心俱爽,哪里顾得上别的事情!”于是,继续喝酒,直到散席。

  史籍记载,孟浩然失约之后,韩朝宗不愿意再为他举荐,他也并不感到后悔。依我看,这未必是实情。众所周知,孟浩然是有入世意愿的,他两次到长安,也是想有所作为。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最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就是最好的证据。

  孟浩然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几次游历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襄阳老家。因为志向没有实现,心情一直不太舒畅,写了不少含有淡淡惆怅情绪的诗歌作品。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拜访孟浩然。两人相见甚欢,整天饮酒作乐。结果,孟浩然背脊上即将痊愈的毒疮重新发作,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二岁。

  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衡量,孟浩然的一生,是失败的,诗名那么盛,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到死仍是一介布衣。但是,作为诗人,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优秀诗人多如天上繁星的唐代,孟浩然的诗歌成就至少可以排列在前十名。他生前赢得了伟大诗人李白的仰慕,死后赢得了千百年来诗歌爱好者的喜爱与敬仰。与他同时代的达官贵人们,全都已经化为粪土,姓名已然无人记得,而孟浩然这三个字却至今家喻户晓。用杜甫的说法,孟浩然虽然生前落魄,但是他得到了“千秋万岁名”,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