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浩然笔下的弹筝女性时尚

时间:2021-08-31

  古筝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一起来看下孟浩然笔下的弹筝女性时尚!

  不论是在家中陶冶情操,还是到演出场和演奏,古筝都有自己独特的东方魅力,深深吸引着中西方的人们。而在演出时候的服装选择,也是一种品位的体现。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古代时候最繁盛的朝代――唐朝的弹筝女性的装扮,来感受大唐的文明……

  在唐代社会中,士人阶层和筝乐是两个较为特殊的阶层,这两个阶层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但规模大,而且密切。唐代长安的平康坊,以红笺名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唐代文人琴乐实践非常丰富,在唐诗中的记述颇多。如张祜的“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韦庄的“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其中“淡和”、“虚寂”的审美追求从文人琴乐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最典型的可举白居易《清夜谈兴》:“月出乌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现以孟浩然笔下的弹筝女性形象为代表。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倘使曹见,应嫌洛浦神。”

  鬟圆环状发式。实心称髻,空心称鬟。其制有多种,一般作成两个,左右各一;亦有作一个及数个者。或高竖于头顶,或下搭于耳际。多用于年轻妇女。南朝梁简文帝《咏舞诗》“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宋书・五行志一》:“宋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 飞天”。始自东府,流被民庶。”面牧:敷面之粉。包括米粉及胡粉。通常作成白色,施之面颊以助姿容。其俗出于先秦。《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清王夫之注:“粉以涂面,黛以画眉。”《战国策・赵策》:“郑国之女,粉白黛黑。”秦汉以后例行不衰。男女贵贱均可使用。以妇女所用者为多。汉刘熙《释名・释首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史游《急救篇》:“芬熏脂粉膏泽。”唐颜师古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唐罗隐《咏粉》诗:“每持纤白助君时,霜自无�雪自疑。朗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妆成丽色唯花妒,落尽啼痕只镜知。最好至京仙署里,更和秋月照琼枝。”一般和胭脂配合使用,先傅白粉,然后以胭脂涂抹双颊;亦有将胭脂、白粉调匀后直接施以脸上者,俗称“檀粉”。粉的实物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有的包裹在布袋之中;有的呈粉末之状,有的被做成粉块,以粉饰面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