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浩然诗歌的语言艺术(3)

时间:2021-08-31

  四、《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作品,诗中满是浓郁的田家气息,诗人和友人宾主欢洽,充满爽朗高雅的情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运用了五言律诗的“二二一”句式,同时将“绿树”、“青山”放在句首,而结尾的“合”、“斜”带有动词性,这就不仅仅是描写,而仿佛绿树的环绕青山的横斜,都是出于“绿树”、“青山”的主动情意。诗的后半部刻画了宾主高雅的情趣,诗人和故人虽然说的是桑麻之事的农家语,但使人不觉柴米油盐的琐碎,只觉恬然快乐。结尾重阳赏菊的相约进一步显露了诗人与友人的高雅意趣。一个“还”字说出了诗人的恋恋不舍,这种留恋又以极亲切自然的态度流露,没有故作高雅的意味。而末句用得最妙的是“就”字,清人朱之荆云:“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增订唐诗摘抄》)究其原因,一个“就”字写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情,不是故作名士风度,这与诗中恬淡融洽的田园风情十分协调。此时的孟浩然正在家乡鹿门安享宁静高洁的尘外生活,诗作的语言越发归于典雅恬淡,诗意也越发清旷、淡然。

  五.结语

  本文从修辞入手,以炼字、炼句为主体,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分析了不同时期诗作的语言艺术,《唐诗归折衷》道:“浩然清姿淑质,风神掩映,乃在淡若无奇之中。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余味。”孟诗继承了建安风骨的峻健及魏晋风流的清真自然,并将两者融合为清旷超迈的独特诗境,成为盛唐诗歌美学理想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