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赞美腊梅的诗句

时间:2021-08-31

陆游赞美腊梅的诗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150多首咏梅的诗词。以下是陆游赞美腊梅的诗句,欢迎阅读。

  与唐朝相比,宋朝是个积弱积贫的王朝,北方辽、金先后威胁中原,而赵宋却始终处于无奈境地,丧权辱国的事情不断发生,南宋以后,更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于是,长期生活在内忧外患中的敏感的文化人,便对百花苑中那坚贞不屈、孤傲自洁的梅花,产生了日渐浓烈的钦佩感,把她视为抒怀咏志的最佳对象。具有爱国思想的陆游,面对国土沦丧局面,把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倾注在梅花身上,抒发爱国豪情,以梅花自比。

如《落梅二首》(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这首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冬末 。诗中歌颂梅花在百花中气节最高尚最坚强,实质是诗人借梅花来宣示自己的崇高气节。

  诗的前两句刻画梅花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坚持高尚气节的形象。在大雪侵害,风势凶猛要吞噬一切的时候,梅花愈加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她与其他花相比,气节最高尚最坚定。

  后两句点题,写梅花在飘落时坚持气节的具体表现。到过了梅花开花的时令,梅花会顺应自然,甘愿飘落离开,她羞耻于向春神再乞求怜悯。梅花坚持气节的表现更使人肃然起敬。

  这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晚年仍坚持抗金北伐的理想,他宁可自甘寂寞,也决不向当时掌权的主和派屈服。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形象描写与直白评论相结合。既描写梅花在风雪中的凛然姿态,又直白的评定梅花气节最高尚。更以拟人手法,写梅花落花时耻向春神乞怜的具体表现,把对梅花气节最高最坚的评论进一步得到落实。

再看《庚子正月十八送梅》:

  满城桃李争春色,

  不许梅花不成雪。

  世间尤物无盛衰,

  万点萦风愈奇绝。

  我行柯山眠酒家,

  初见窗前三四花。

  恨无壮士挽斗柄,

  坐令东指催年华。

  今朝零落已可惜,

  明日重寻更无迹。

  情之所锺在我曹,

  莫倚心肠如铁石。

  这首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正月,这时梅花正在凋零。诗的大意是:满城的桃李争春,梅花却凋谢飘零。世间美好的事物没有盛衰的差别,梅花的万点花瓣随风飞舞,更显得风姿奇绝。我来到烂柯山并宿于酒家,看见窗前的梅花已所剩无几。可恨没有壮士能够挽住北斗之柄使之不要运转,以阻止时令的转换,只能眼看着斗柄指向东方,冬去春来。可惜梅花今朝零落,明朝将无迹可寻。情、爱都汇聚在我们这类人身上,但即使心肠如铁,在送梅时节,也不能无动于心。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借梅花以自喻,通过描写梅花凌寒不惧,艳骨铮铮,来赞美梅花虽美却不争春的品质,虽凋零而风姿奇绝的气节,象征着诗人面对议和派的淫威与打击毫无妥协的精神。诗中当然还隐藏着诗人为年华的流逝而叹息的意思。诗人一生的宏愿是抗金救国,但奸臣当权,和议派在朝廷中占据上风,主战派屡不得志,总是受到排挤、压制或罢黜,使诗人报国无门、满腔悲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破家亡,民生涂炭,韶光飞逝。

  诗人喜爱梅花,出了上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梅花玉洁冰清,淡泊闲雅,幽独孤傲,坚毅顽强等品格是诗人的人格写照、精神寄托。陆游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屡因“爱国”而获罪,倍遭冷落。但他不怕流言谤语,坚持独立的品格,就像梅花在冰雪中的傲然独立。这种与环境相抗争的勇气,也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

再看《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这首诗侧重赞美梅花在严冬季节在深幽的山谷的朝北枝条上开放的精神品质,而对梅花的赞美,实际就是对人的不怕严寒艰苦,不惧环境恶劣的高尚品质的赞颂,也就是对人性的“高标逸韵”的肯定和期盼。

  诗的前两句,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描写梅花开放的特殊环境和对自己命运的预料。首句说,这株梅花开放在深暗的山谷中,又是开在朝北的枝条上,(那里更不容易晒到阳光)怎能忍受这样恶劣的环境呢。次句接着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当成人来写,她每年自己料定开花会很迟,(梅花要在冬天才开放。)这就是说,梅花对自己的命运很清楚,对眼前的恶劣环境早有预料,并不惧怕。一、二句对恶劣环境的极力渲染,更反衬出梅花形象的坚强和崇高。

  后两句,是诗人的主观抒情,进一步用拟人的手法,以对人的“高标逸韵”的品质、情操来比拟梅花,赞美梅花。诗人先用设问句,问梅花具有清高脱俗的品质情操和超逸的`风韵(像那些不畏环境艰苦,坚持崇高气节的人),你是否知道?回答是梅花的品质正是在冰结得很厚,雪积得很深的严冬时候表现出来。三、四句不仅是诗人对梅花的直接赞美,而且用“层冰积雪”对梅花所处恶劣环境作了深入描写,梅花的“高标逸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示出来。

  显然,诗人对梅花精神品质的赞美,就是对有高尚气节的人的歌颂,也是诗人以梅花的精神自喻。

再看《梅花》:

  春信今年早,江头昨夜寒。

  已教清彻骨,更向月中看。

  这首五言绝句写的是月夜寒江边的梅花。前两句写虽然时节尚寒,而梅花已经透露出春的信息。后两句写正因为是江边夜寒,才使梅花冰清玉洁到彻骨的程度,那么,如果在明月清辉的映照之下,她高洁幽静的风度就更为突出了。梅妻鹤子的林逋有描写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陆游兼用其意,但更加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彻骨的品性。这不正是诗人铮铮不变铁骨的写照吗?

再看《雪中寻梅》:

  幽香淡淡影疏疏,

  雪虐风饕只自如。

  正是花中巢许辈,

  人间富贵不关渠。

  诗中写的是一株甘愿淡泊不慕富贵的梅花。前两句写梅花任凭风吹雪打仍然自如开放,枝影疏淡,花香清幽,凛然不屈,超凡脱俗。三、四句用典,“巢”指“巢父”,“许”指“许由”。相传巢父和许由都是唐尧时的隐士,巢父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称有巢氏。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并立即到河边洗耳,怕这世俗之言污染了自己纯洁的心灵。这两句借巢父和许由两位隐士,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甘愿清贫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