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哪一个朝代的

时间:2021-08-31

  陆游宋代诗人,他不但是生平万首诗的高产诗人,也是著名的诗论家,他的“工夫在诗外”、“文贵自得”等诗论观散见于诗稿、文集、序论中,陆游的诗论具有哲理性,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借鉴。

宋代诗人陆游——诗论观及其评价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不但是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诗论家,他对诗歌的论述颇多,把陆游的诗论加以整理评价,挖掘其现实意义,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悲愤出诗人

  陆游生当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时代,金人节节进逼,南宋政权掌握在主和派秦桧手中,打击主战派,屈辱投降。岳飞惨遭冤死,宗泽、韩世忠等名将忠臣得不到重用。陆游一生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也不断受到当权的和议派排斥和打击,他非常悲愤,心底里痛苦的呐喊,于是发为慷慨激昂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己,故其诗为百代法。”陆游认为诗人伤时感事,悲愤难忍,“激于不能自己”,才借歌倾诉出来。他曾说:“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些苍凉激越之音,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言者,其皆有不得已有乎!”陆游的诗论自然和前人有师承的关系,然而更主要的是当时许多爱国志士惨遭杀戮或遭排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他自己恢复中原的愿望不得实现,国势危殆,诗人悲愤异常,所以发为这种诗论。

  主和派苟且偷生,不以恢复中原为念,而中国北部论陷区的遗民,则饱受金人的荼毒。“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渴望南宋王朝收复失地,解除他们的痛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代表遗民的愿望写出来的。然而,结果是“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而今袖手看?”陆游的悲愤既有爱国主义的激情,也有忠君的因素,但他反侵略和压迫的呼声,对人民的高度同情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