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教学设计三篇(3)

时间:2021-08-31

  篇三:鲁迅《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朔方雪的赞颂,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和对冷酷现实不屈不挠抗争精神。本文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语言精辟含蓄。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点生字词,识记作家作品。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领会本文内容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文章借景抒怀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欣赏文中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鲁迅为理想而战斗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难点: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积累重点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思路。

  3、 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会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一、诗词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一篇散文诗《雪》。对于雪,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描写过它,赞美过它。

  同学们还记得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教师归结导入: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了解作者(屏显作者照片,可以让学生介绍,相互补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三闲集》等。

三、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屏幕显示)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与诗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既有散文的情趣,又有诗歌的韵味,是一种灵活的文学样式。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一般不分行,不押韵,形式比较自由。

第二阶段:自主学习,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行完成以下问题。)

  1、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屏幕显示)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是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主要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散文诗集《 》。

  (2)积累生字词

  (A)a.粘:粘结粘连b. 旋: 旋转旋风 ....

  c.褪:褪色褪下袖子 d.脂粉奁 ...

  (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2、教师泛读,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雪,找出各自包括几个自然段?

  明确:江南的雪(1-3自然段) 朔方的雪(4-6自然段)

  3、男女生分组朗读,思考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二者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江南的雪——对比—————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充满生机蓬勃地奋飞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你所喜欢的表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特点的语句,大声读一

  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提示:1、抓住关键词:如动词、色彩。2、体会修辞的作用。3、表现手法的使用:

  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回忆和对现实中朔方雪景的描画,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请你在课文上做些圈点批注,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喜爱、怀念、惋惜、遗憾之情。 而对孤独、张扬、有抗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四、拓展延伸,深究内涵:

  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融入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作者仅仅是要表现这些吗?

  投影补充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鲁迅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第二天,天放晴了,又刮起了凛冽的朔风。满地的白雪被吹的漫天飞舞,在灿灿的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破例地写下这样富于诗意的文字:“晴,大风吹雪盈空际。”过了十八天,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此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南方革命形势在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际。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面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归结写作目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和朔方的雪在文中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北方的雪象征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60页“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深入体会作者感情。

  2、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2、品析本文精练、优美和内涵丰厚,含义深刻的语言。

  3、学习和感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拼搏进取、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

  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

第二阶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1讨论: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先生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感情倾向的?

  讨论后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

  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他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的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2、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包含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明确:要用战

  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的美好的世界。)

  提示:结合教材60页“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信息回答问题。

第三阶段:品味语言,揣摩意蕴

  《雪》称得上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了,美文要品读,才能领会其精妙。下面,请同学

  们仔细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优美和丰富的内涵,深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心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内涵深奥,它内在的含义是:江南雪野中隐约着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启示人们:冬雪之后,春天还会远吗?总之,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第四阶段:课堂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

  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绝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第五阶段: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补充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充满生机(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反思:

  《雪》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章前半部分写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最适合学生用深情、欢乐、和缓的语调来读,在教学中宜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模式。在读中积累,读出童年的快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朔方旋转飞腾的雪,孤独而倔强,包含了对寒冷环境的反抗,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赞颂,语言含蓄,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以先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引导学生揣摩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