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乡》中体味鲁迅小说的写作特色(2)

时间:2021-08-31

  二、传神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勾勒出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而对中年闰土所刻画的是一个受尽折磨和压榨的旧中国典型农民的形象。对于杨二嫂素描式的勾勒虽无一贬词,却刻画了一个泼辣粗俗、令人生厌的农村妇女的外部形象。

  三、景物描写中深沉地激荡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

  例如:

  小说的一开头就用隐晦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仓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勒出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景象,透漏出“我”悲凉的情绪。在小说里,作者将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情绪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小说里也有一幅闪着灿烂光彩的图画,即作者回忆少年闰土的那幅“神异的图画”,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深切向往。

  四、精心选择锤炼字词,形象描绘的惟妙惟肖,表现出一个中国现代语言大师的风采。

  鲁迅非常重视自己作品中字词的选择和锤炼,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现代语言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锤炼斟酌推敲使用词语的身后功力。他在写人的时候,如见其形,他在状物的时候,如临其境,他在模拟声音的时候,如闻其声。他总是用最简洁的笔墨,用最流畅的语言来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描摹出来,仿佛是绘画一样,天地万物,凝聚在笔端,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五、议论性的文字,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鲁迅的小说中议论的成分其实是不多的,但每当出现议论性的文字的时候,总是那些闪耀着光芒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常常能够给小说锦上添花,更深刻地阐释思想主题。《故乡》结尾这样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得很好,虽然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却深远得多了。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实并没有拒绝议论,鲁迅小说的这种写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

  总之,《故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忧郁的美,忧郁是悠长的,这种美也是悠长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鲁迅《故乡》原文阅读

2.鲁迅代表作《故乡》教学反思

3.鲁迅作品《故乡》赏析

4.鲁迅《故乡》读后感

5.鲁迅《故乡》阅读题目及答案

6.鲁迅《故乡》教学反思

7.鲁迅精华作品赏《故乡》

8.鲁迅作品《故乡》原文赏读

9.鲁迅短篇小说《故乡》

10.鲁迅的《故乡》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