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文学院的那些日子优美散文

时间:2021-08-31

  这几日课程安排很紧凑,由于整天坐在轮椅上,靠钢板支撑的腰椎便开始抗议了,隐隐作痛。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因为这次学习机会对我来说太难得了,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只是回到宿舍,实在是没有力气再写日记,挨到枕头,立刻就进入梦乡……

  现在将这几天的收获简单做个总结:

  原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雷达老师在《我们时代的文学选择》中,提出一个沉重的问题:今天,还需要文学吗?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而我们又在哪儿?雷达老师认为,真正坚持现实主义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千变万化是人的变化,用现代的眼光评论历史,才是一种豁达;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讲的《何为文学,文学何为》,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写作者首先要做阅读者,学会欣赏才能懂得创作者。文学的一个历史性的标准,爱是永恒的大旗。而曹文轩在深情讲说他的童话《草房子》时,我跟其他几位女同学被感动得泪水涟涟,那实在是用爱写就的文字,即使中年后的我们,同样百读不厌;

  北京师范大学张柠教授的《为何写作》,明确了写作中的三种立场,那就是平民反对不公、精英反对平庸、中产阶级反对不自由。这之前我们从来没如此认真地思索过要“如何说话”,在整个说话过程中,究竟是我们在使用语言,还是语言在操控我们?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刘正荣主任耐心讲解了《传播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刘主任希望作者们在尽可能的载体上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只有在某一方面创作出特色,那才是最大的成功。

  鲁院施战军副院长在《迁徙文化与城市文学》中指出,小说要写风俗世情,让本质力量得到对像化,有一种声音最能代表人的心灵,那就是文学主题:在生、死、爱的过程中,要对信、善、美保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