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长明灯》读后感1200字(2)

时间:2021-08-31

  屯中的人在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有人提到了连各庄去年发生的一件类似的事情。连各庄在去年的时候就打死了这样一个“疯子”,而且是“大家一口咬定,说是同时同刻,大家一起动手······后来什么事也没有”。这真是让人脊背发凉心里发怵啊,这是怎样的看待生命的啊,一条人命就这样的消逝了,竟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可以想象在当时那个社会,在那样的封建制度下到底是什么主宰着人们的生命呢?是那些所谓的古训,那吃人的古训,这又让我想到了《水葬》中的骆毛,被那“古已有之”的水葬之刑处死。看来那是真的是吃人的社会,一代代一辈辈。

  现在来说说那个要熄灯要放火烧神庙的“疯子”。他同样是个狂人,但是与《狂人日记》中的“我”相比更加疯狂、更加热烈、反抗的更加坚决。可是我并不觉得这个“疯子”比“我”更加清醒。他在文中说过一句话:“吹熄,吹熄,我们就不会有蝗虫,不会有猪嘴瘟······”。这句话想来书不是不是同样有些荒唐呢?吹熄了灯就不会有病痛和瘟疫了吗?当然不是。或许“他”所想表达的是:破除迷信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好起来。但是“他”这样的“只要做了什么什么,就可以怎么怎么样”的表达方式不是与那些宣扬迷信的方式一样吗?而且“他”的清醒是可贵的,“他”急于让人们清醒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他”要知道“他”是以少敌众啊,太过激烈,就会被打压的更加决绝。“他”的激情燃烧掉了“他”的部分理智。

  再来看看《狂人日记》中的“我”吧。也曾激烈的反抗过,但是最终回归于常人眼中的“正常人”,这不是他的退缩,恰是他的以退为进。表面上回归常人,但却是为了融入更多的人群去唤醒更多的人一同起来反抗压迫。他认清了一个人反抗的无力与徒劳所以找了个更好的方法寻找同盟。  这样比较来“狂人”的确是比“疯子”更具理智与稳妥的,“狂人”的方法也是我更加青睐的。但这并不是说“疯子”的反抗便是一无是处的,通过阅读《长明灯》我见到了另一个“狂人”,再通过与《狂人日记》中“我”的比较我也明白了些道理,做事情是不能只有激情或者是理性的,只有将二者很好的 结合起来才可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只有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才会寻求出最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