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悲哀叫鲁迅的同学(3)

时间:2021-08-31

  家庭教育,当然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古往今来,有巨大成就者,常常是异数。有家学渊源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们的成功,跟家庭教育可以没有同向、直接的关系。例如,孔子,父亲是武士,他却走了从事文化教育、宣扬礼仪的道路;李白,家族、父亲可能都是经商的,他却成了伟大诗人;纳兰容若,出生于富贵权臣之家,他却成了多愁善良、哀感顽艳的词人,跟他仗势欺人的兄长截然不同。

  鲁迅成为文豪,可以说跟他的家族有一定的关系,他祖父周福清,进士出身,做过翰林,是一个有一定文学修养的旧式文人。但是,鲁迅日后成为文学家,家族的影响实在是相当有限的。因为父亲去世早,鲁迅少年时代即承担起支撑家门的重担,许多事情均需自作主张,进新式学堂,学采矿,学医,用白话文写作,都是鲁迅的父辈、祖辈在天之灵所意料不到的。鲁迅的成功,与其说得益于家庭教育,不如说得益于家道中落。家道中落,使他“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而这,是大大有助于他的文学事业的。

  《福彭桥周家的两位高材生》中有这样几句话:“家里人希望周寿恒学钱业,曾送他到一家钱庄学生意,结果是学不进。总之是他不喜欢的不想做,他喜欢的又不让他做,也就成为无事可做,于是成了吃吃玩玩的‘嬉客大少爷’。”

  这个总结,失之简单武断。一点儿家庭的期望与安排都不敢、不能违背,他的无所成就,是不能归咎于家庭的,得从自身找原因。他太缺乏反抗精神了。鲁迅结束私塾生涯之后,不是去考秀才举人进士,走科举正路,而是学洋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当时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是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呐喊自序》)。由此可见,鲁迅具有叛逆的勇气。  周寿恒的家庭,实际上跟鲁迅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家不但门第相当,交情也不错。周寿恒的祖父,虽然不曾中过进士,做过翰林,但是在道光甲午科乡试中考了前五名,是个举人,享有“经魁”的美誉。再者,周寿恒的父亲周慰农,在周氏家族中,是鲁迅父亲最好的朋友。

  家庭教育,不是万能的,周氏三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也不失为例证。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仨,两个成了文学家,一个成了生物学家;成为文学家的两个,一个以硬骨头著称,被誉为“民族魂”,一个做过异族入侵者的帮手,被称为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