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与赵树理农民形象(3)

时间:2021-08-31

  而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已经开始尝试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敢于反抗、寻求自由,寻求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解放,并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他塑造的新时期农民有坚韧老练的李有才、乐观进取的小二黑、农村妇女民主意识觉醒的代表孟祥英、主动追求婚姻幸福的艾艾和燕燕,还有能转变落后思想的二诸葛和三仙姑。赵树理多写农民在政治革命运动中的革命热情和胜利的喜悦,给予农民更多的是期待和赞美。

  鲁迅塑造的中国农民在思想意识深处不敢反抗也不懂反抗封建压迫,思想守旧,观念难以转变,是被同情被怜悯的对象。赵树理紧紧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揭示中国农民在政治和精神上翻身的艰难,全面展现中国农民在打破封建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

  鲁迅和赵树理之所以在农民形象的塑造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是因为二位作家所处时代、出身经历、写作动机等方面有差异。下面逐一来分析。

  二、出现差异的原因

  1. 所处时代不同

  鲁迅生活在清末民初,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却被封建官僚篡夺了革命果实。国家和民族前途灰暗,民众生活在苦难中,此时的鲁迅忧国忧民,心绪沉重。

  赵树理生活在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从解放区到新中国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年代。这个时代,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推动下的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思想已经涌入,展现劳动者在不断挣脱枷锁时的行动、精神及艰难就成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一项任务。赵树理的创作肇始于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忠实执行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宗旨,适应了当时解放区和1949年后的社会变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