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与赵树理农民形象(2)

时间:2021-08-31

  相比较鲁迅笔下深受苦难又难以挣脱困难枷锁的落后农民,赵树理则塑造了一批在苦难中抗争、以圆满的喜剧收场的新型农民。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解放区和后的新中国,正值农村大变革的时代。他塑造的农民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老一代农民。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李家庄的变迁》中胆小怕事的老秦等。但是在面对巨大社会变革时,他们也在努力地转变自己,二诸葛能将“不宜栽种”当做笑谈,三仙姑能改装换型、不再摆香案,老秦能和地主对着干了。第二类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年轻的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如《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和《邪不压正》中的小昌。他们开始是穷人阵营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经受不住地主们糖衣炮弹的侵袭,纷纷蜕化为剥削势力,后来经过党的正确领导才得以纠正过来。第三类是农村新人形象,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小芹,《孟祥英翻身》中的翻身了的孟祥英,《传家宝》中的儿媳妇金桂,《登记》中追求婚姻自由的艾艾、小晚、燕燕等。这些年轻人在新政府的领导下,敢于对抗封建政治的压迫和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走向新生活,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都是以圆满的喜剧收场,塑造出了地道的翻身农民形象,开创了塑造新农民形象的艺术先河。

  2. 人物思想状态不同:能否转变

  鲁迅塑造的农民都有严重的性格和思想缺点。不论是逃避现实的阿Q、善良愚昧的祥林嫂、迷信无知的柳妈,还是屈从命运的闰土、目光短浅的华老栓一家,这些生动的形象均表现出了中国农民乃至国民的劣根性:麻木冷漠、愚昧奴性、欺骗隐瞒、隔阂健忘、盲目自大、欺软怕硬、中庸调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