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笔下闰土的形象(2)

时间:2021-08-31

  看到健壮、活泼、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闰土,我们不由得想到生气勃勃、敢于闯荡的阿发、双喜、桂生,这群农民的孩子都有适应农村生活的本领,他们会放牛、撑船、钓虾,还是弄潮好手。劳动、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大自然丰富了他们的智慧,他们都有着劳动人民传统的淳朴、厚道和热情。在《社戏》中有一个偷吃罗汉豆的场面:阿发要大家偷他家的,他家的大得多。这样淳朴厚道的思想,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里,象一粒光明的火种,使人心明眼亮,看到生活的未来和希望。闰土也有这样高尚的品质,如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不算偷,不会怪罪摘瓜人。

  可是20年后年仅40多岁的闰土,却变成了另一种样子:紫色的圆脸变得“灰黄”;“很深的皱纹”是生活的重负刻下的痕迹;“小毡帽”变成了“破毡帽”,“红活圆实的手”变成了“松树皮”,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过度操劳的结果。闰土肖像的变化说明了家境的变化。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是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的结果;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都说明了生活的极端贫困;这些外貌的变化不仅记录着闰土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地显示出闰土的精神变化。的确,“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仅剥夺了他的青春,吞蚀了他的活力,麻木了他的神经,而且简直使他变成了一个木偶人。因此在“我”与称之为“闰土哥”的“他”20多年后再次相见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个一系列的语言和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是多么地出神入化啊!这种由欢喜到凄凉,由颤动到恭敬的颜面变化包括着多么丰富而复杂的潜台词啊。幼年时无间的友谊,眼前自己可悲的处境,彼此间巨大的地位差距,都在这一瞬间的变化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闰土不仅自己称夕日的稚友为“老爷”,而且还要儿子水生“给老爷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