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

时间:2021-08-31

  鲁迅塑造闰土、阿Q等典型的农民形象,是为了揭示国民的弱点,以引起人们疗治的注意,从而唤起民众起来斗争,振兴中华民族。

  我们从鲁迅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概括了中国传统农民身上的那种愚昧、守旧、麻木、狭隘的心理特点。他们不争气、不觉醒,对压迫自己的恶势力逆来顺受,甚至失去痛苦的感觉,麻木到以残害同类为乐。当然,鲁迅也未否定他们勤劳、质朴、憨厚、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一面。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命运是悲苦的。在他们当中,有的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意识到革命,像闰土和祥林嫂等。即便意识到需要通过革命来改变一下自己命运的阿Q也没有真正理解革命,反而深受其害。

  具体说来,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最主要的一面即农民的弱点——愚昧、守旧、麻木、不仁、不争、不觉醒。这就是鲁迅所要揭示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故乡》中,闰土与“我”接触时,在连续的情景中一迭声的叫了四声“老爷”,几乎全部反映了他屈服于等级制度、默默忍受剥削和压迫之后的那种痛苦麻木的性格特点。他向“我”要香炉和烛台之类的东西,则是他愚昧麻木、把希望寄托于神佛的性格表露。《祝福》中的祥林嫂捐门槛、问地狱……无不看出她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农民的这种不争、不觉醒的特点,在《药》中的华老栓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竟用“人血馒头”来治儿子的痨病,而对革命者夏瑜的死自始至终也不明白。作为鲁迅笔下的最典型的农民形象阿Q更是如此。阿Q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他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奴役,精神上受折磨。他敏感禁忌而又麻木不仁。“愚昧”是他屡遭屈辱的原因,也是他屡遭屈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