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诗《雪》教案(3)

时间:2021-08-31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