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鲁迅3000字(2)

时间:2021-08-31

  鲁迅对敌斗争坚韧到底,表现出大智大勇,不达胜利,决不罢休。他决不蛮干,决不轻敌,而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所以,敌人拿他没办法,只有失败,从无得逞。所以,那些中国人民的公敌,一提起鲁迅,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口咬死他,恨不得一口吃了鲁迅的唐僧肉!在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难道就不需要这种大智大勇的斗争精神了吗?难道就不需要这种韧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了吗?我说更需要,不但在反对中国人民公敌上需要这种韧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就是在国家内部搞各种建设、克服各种困难上,都是需要这种韧战的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我认为,指的就是鲁迅这种韧战精神。毛泽东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把这种精神说得最全面、最彻底、最科学、最充分。我们中华民族不论是对敌斗争,还是在搞国家的各种建设、克服各种困难上,都需要这种精神作支撑。所以,我们学习鲁迅的著作,需要充分着重在这一点上。鲁迅的很多文章,都在文学运笔上,使这种精神深刻刻印在每个读者的大脑细胞之上。

  第三点就是鲁迅的孺子牛精神。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做人的写照。鲁迅一生,强烈地表现着爱憎分明。他对敌人,无比仇恨,千方百计与敌人周旋,用杂文作武器,刺向敌人,使敌人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鲁迅杂文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整体上就使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斗争大方向最正确。他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对中华民族的压迫,他与毛泽东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完全一致;这种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毛泽东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对敌斗争,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早在日本留学时,他先是学医,是为了救治祖国人民的弱体;他是为了爱自己的祖国与人民才学医的。后来发现,学医救治国人的体弱还不行,不医好精神还是没有用,所以他一改志向,转向文学,以文学手段,来救治国人的精神,这和孙中山先生的“唤起民众”,如出一辙。于是他以文学为武器,对国人振臂呐喊,唤醒国人,振作起来,万众一心,共同推翻三座大山,打倒中华民族的敌人。他这是对祖国人民最伟大的爱。他决心“俯首甘为孺子牛”,给人民大众当牛做马,是为了人民大众都翻身得到解放,过上真正人的好日子。毛泽东把这种精神科学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就是这种意思。这是真正的做人方向,包含着极深刻的哲理;任何时候,“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应该做与必须做的。所以,我们学习鲁迅,就是要使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细胞之上。这种精神,同一切贪脏枉法、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等等格格不入。所以,我们要本着鲁迅的这种精神,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时刻检查自己,对照自己,使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不枉费鲁迅撕心裂肺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