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艺术(3)

时间:2021-08-31

  4等地特征。如赵太爷、鲁四老爷、单四嫂子、八一嫂子等。

  从阶级角度看,小说中诸如“赵太爷”、“鲁四老爷”“钱大爷”“举人老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个“爷”字,在旧社会,“爷”是有身份有特权的人的称呼。《故乡》中就有这样一幕:“他站住了,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别地叫道:“老爷!……”一个“爷”将我与闰土间的距离刹时拉远。那时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卑微,许多人连正式名字都没有。她们往往在出嫁以后,丈夫叫什么,人们便管她们叫什么嫂,祥林嫂的名字即是由此而来。尽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人们仍不改变对她的原有称呼。这种情况,充分反映出旧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和劳动妇女可怜的处境。除此之外,八一嫂、杨二嫂等都是没有自己姓氏、名字的下层妇女。实际上,鲁迅给这些人物所起的“名字”正如实地反映了妇女在旧时代的处境。

  5含有文化内蕴。如陈士成、高尔础、四铭等。

  这类命名如《肥皂》中的“四铭”、“学程”、“道统”、“薇园”等,这些名称暴露了人物的读书人身份。鲁迅并没有点明人物的职业,身份,仅仅通过命名方式传达出了一切,不得不令人叫绝!另外如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酒楼》)、涓生、子君(《伤逝》)等,他们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敢于冲破陈规陋习,所以他们的名字具有异域情调。

  二、比名字更深入人心的绰号。鲁迅小说里,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绰号,这些绰号取得贴切得让人忘记去追问他们本来的名字。如《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这个代称既反映了钱秀才的经历与身份特点及其阶级实质,又表现了作者对其鲜明的憎恶之情。《故乡》里的杨二嫂被称为“豆腐西施”,这绰号既点明了人物的生理特点也反映了人物的职业特点:年轻时有几分姿色,又擦着白粉,故“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称她为“西施”,可能略有嘲讽之意,但也说明人毕竟还算好看的;至于前面冠以“豆腐”二字。则是因为她是开豆腐店的,这就表明了人物的职业。还有《孔乙己》中那个在鲁镇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人物的绰号正式代替了他的本名。他是个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又很迂腐可笑,因此人们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中替他取了一个“孔乙己”的绰号。这个绰号文绉绉的,又与孔老夫子刮连上了,可以说有助于补充人物的性格描绘。同时,人们不称呼他的正式名字而都直呼其绰号。则此人的社会地位之低也可以想见,他虽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这在那个社会里是必然要被人们看不起的,可以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假洋鬼子以至豆腐西施等绰号,起来时所费心思丝毫不亚于其他的正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