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比较阅读(3)

时间:2021-08-31

  《社戏》主要回忆了“我”在故乡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全文笼罩在一种温馨欢快的基调之中《故乡》主要通过今昔对比,叙写了故乡20年前后各方面的变化。小时玩伴闰土以及豆腐西施杨二嫂,各自前后判若两人。先前美丽富庶的家乡,如今凋敝苍凉;先前厚道淳朴的乡情,代之以如今势利自私的世风。一切笼罩在沉重悲凉、压抑郁闷中,几乎令人窒息。

  双喜、阿发、桂生这一组活泼热情的少年形象,尤其是双喜的聪明能干、阿发的憨厚无私给人印象深刻。外祖母,一个善良慈祥的老太太;六一公公,一位淳朴憨厚、宽容好客的老人,他们更将淳朴的乡俗民情推向了极致。

  而闰土这个形象的变化与之形成对比少年闰土,英武高傲、阅历丰富、能干而机敏。20年后,外貌变得粗陋不堪,心灵的变化更令人震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卑恭顺从、迷信麻木,对生活悲观绝望。反差如此之大,令人不得不深思个中缘由。

  《社戏》中景物描写尤为传神。夏夜行船,既展现了一幅秀美的江南水乡夜景图,又烘托了“我”的急迫心情,为社戏的叙写作浓墨铺垫。月下归航,飘渺的景致与“我”对剧情的揣测,营造了一种梦幻迷离的艺术氛围。另外,戏前波折,虽以叙事为主,但一波三折的悬念式的叙写,仍是对社戏的烘托铺垫,归航偷豆的叙写,情趣盎然,弥补了看戏的不足,亦是对社戏的有力烘托。《故乡》中的环境――幼时美丽的故乡与如今破败的故乡以及今昔民俗乡情,农村经济状况的对比等。小说的人物性格在对比中得到拓展,主题在对比中得到深化。

  《社戏》重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主调是昂扬乐观的,可谓一曲激情的恋歌。《故乡》重在揭示故乡变化的历史根源,主题是多元的,诸如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人性的扭曲、苦难岁月的轮回,以及对纯真的人际关系的渴望。  对比两文中作者对待故乡的感情态度,联系鲁迅其他以故乡为题材的创作,鲁迅的故乡情一直在变化着,融合成这么一条乡情链:“走出――怀恋――回来――失望――离去”。他因寻梦而走出,因走出而怀恋,因怀恋再加之闯荡碰壁而回来,回来目睹故乡的破败而失望,因失望而又离去,甚至是义无反顾,其后是深深地怀恋着、痛苦着。以上两文,便是这个乡情链上的不同阶段。《社戏》是因走出而怀恋,《故乡》是因失望而离开。恋歌中饱含希望,亦不乏隐忧;悲歌中饱蘸血泪,又充满了憧憬。恨之切,爱之更切,共同交织成一曲绝美的关于乡情的吟唱。

  我们在阅读中,若能运用比较阅读,一定会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