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3

  刚看完电影《骆驼祥子》,还没有离开放映室,就在散场的人群里听到了这样的议论:“这才真正是现实主义”,“斯琴高娃真把虎妞……”.“难为她,那点年纪居然能把老北京味儿演得那么足!”“可虎妞把祥子压下去了,”这些即兴的评论,恰恰也道中了我脑中所想。

  《骆驼祥子》是凌子风同志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并导演的一部新影片。小说则是老舍的名作,它写于老舍创作鼎盛期的一九三七年,曾被人誉为老舍在“前进道路上立下了一块里程碑”,老舍也说:《骆驼祥子》,“是尸本最使我自已满意的作品”还说故事在他的脑子里酝酿得相当长久,因为“思索的时候长”,所以“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熟悉老舍创作的人都知.道,他这句“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并不是随意讲的。《骆驼样子》在老舍当时的作品中,是特别深切地显示出他对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里,老舍曾详尽地叙述了对这部小说的填密的构思。他说,他要写的是一个叫祥子的车夫,他“决定不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而且明白地宜称,他所要观察的,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要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竞是什么徉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VA挽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这也就是说,作者是企图通过祥子的命运写出他心目中“劳苦社会”。而触发作者对小说整休构思的,掘说还是他远在青岛听朋友讲到的两个车夫的故事。

  不过,从老舍的小说构思过程来看,无论是那个买车又卖车,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的车夫,还是那个被军队抓去,转祸为福,牵回三匹骆驼的车夫的故事,都只是老舍写“祥子”的触媒,而那地狱般的“劳苦社会,,才是他长期生活在老北京下层人民中间积累起来的观察和体验,通过祥子的生活命运在构思里集中了。当然,那时老舍先生心目中的地狱般的劳苦社会,其实仍是那社会的一角—在小说里主要是“车夫社会”。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4

  影片的编导忠实地表现了原著这一基本精神,它虽然还是以祥子悲惨的一生为基干,但又并没有囿于祥子个人的境遇,孤立地描写他的拉车生活,而是遵循老舍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把主人公引向复杂的现实,串联起他周遭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再现了整个社会。如果说,在小说中这一切是依靠叙述的墨,那么,在影片中,却需要有一系列逼真的生活形象。姑且不谈虎妞父女这两个与祥子悲剧密切相关的人物,就从影片描写的那个“车夫社会”来看,如病倒在“人和车厂”的大个子,挣扎在寒冷与饥饿中的老马、锁儿祖孙两代人,二强子一家的屈辱贫闲的生活,以及在车主刘四盘剥下的无可奈何的人们,包括那儿个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躲进茶馆议论“倒卧儿”钓车夫们,他们在影片里有的一闪而过,有的也只几个镜头,但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经过编导的精心处理,细中见他们都构成了祥子的“生活与生命的根据”的一部分,寓意深远地以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映照着、烘扦着祥子未来的命运。

  影片的整个画面,都是围烧着祥子的悲剧命运而展开的。用老舍的原话说,他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而穷追出祥子“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写出个劳苦社会”。凌子风同志象老舍一称,十分熟悉老北京,熟悉穷苦的下层人,爱他们,同情他们,所以他也才能象原作者一样,“笔尖滴出血与泪来”,成功地通过祥子悲惨的一生,描绘了那时劳苦社会的地狱,并形象地昭示人们,那个时代只有地狱,任凭劳苦社会的什么“强者”怎样不畏严寒酷署,出力、流汗、受饿,怎样豁出命地奔跑·想用个人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怕只是可怜的“自由洋车夫”的梦想,都是徒劳的,永远不能实现的。青年演员张丰毅饰演的祥子,虽稍嫌稚气了一些,但他那憨厚纯朴的气质,却象个活脱脱的“傻骆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艺术的再创造,影片《骆驼祥子》比起同名小说原著来,究竟给我们增添了那些新鲜感呢?我想,即使对于名著,影片的编导也有一个对生活的再认识、再发掘的问题。《骆驼祥子》所给予我们的新鲜感,是表现在对虎妞的形象与性格的再创造上。

  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老舍在小说里虽着重刻画了虎妞性格里的那种庸俗小市民气,也一再描写了她的车主女儿的阶级意识的烙印。但也同时写出了她毕竟不同于刘四,她钟情于祥子,不因他是个“臭拉车的”而嫌弃他,并且终于为了祥子而和刘四闹翻,以至决裂出走。由此可见,在小说原著中,虎妞的形象和性格,就蕴藏着可挖掘的美质。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5

  片子是很多年前在一个教室看的,人很少,屋子阴冷。说实在的,老舍的原著能够称得上完美,无论语言还是结构,或者每个细微情节的设置。看这电影无非只是回味以及还原一下当时看作品的感觉,因为这个时代很浮躁,过去的也只是过去。

  拍摄手法、技巧,或者所有那些称得上出彩的东西,在这样的片子里其实很难确切感受。而整个故事呢,有小说在之前摆着,就更难偏离或者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旧年月,厚重的京味,压迫,晦暗,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痛。

  可是张丰毅一个镜头出来,他的眼神和表情,瞬间把我湮没了。我没怎样看过他演的主角,即使看过了印象也十分模糊,大概这些年来他好象被放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大家似乎都明白他又似乎都不太明白。而祥子不一样,痛苦可是隐忍,也软弱可是肯坚持。他高大而结实,赤裸的上身和背,晒得黝黑的皮肤,汗湿的手巾和残破的褂子,还有轮廓分明的那张脸,让人不想心疼也难。张丰毅那时如此年轻,十分普通的平头,没有一丝皱纹,脸上有中国农民特有的憨厚朴实,笑起来甚至有些小孩子气。拉车时,总会露出古铜色的小臂,看起来令人欣喜,健康,并且性感。他的英俊是那种带着乡土气息的英俊,让我想起《红高粱》里的姜文,虽然他的主角并没有姜文那种野蛮的霸气。

  我之后开始留意已经老去的他们,时间的印记太无情,那些臃肿和拖沓,假使不曾明白过去的时刻心里才不会有失望。我并不是嘲笑皱纹,老是自然过程,但依然能够有人老得那么气质,而他们只是越来越远。那种骨子里的本质里的朴实和震撼感,似乎已经再也寻不到了。我们并不能要求岁月,所以我只是遗憾,遗憾以往那个年代的完美,遗憾每个人都拥有过的璀璨青春,实在是太短暂了。

【《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1.《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2篇)

2.骆驼祥子电影观后感

3.观电影《骆驼祥子》有感

4.电影《边城》观后感

5.边城电影的观后感

6.《飞天》电影观后感

7.边城电影观后感

8.骆驼祥子观后感(精选3篇)

9.《边城》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