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之《陋室铭》(2)

时间:2021-08-31

  五、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无实义)③水陆草木之花(的)

  六、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①可以调素琴(调弄、弹奏)②宜乎众矣(应当)

  七、课文理解

  内容梳理 、内容及写法理解

  一、【内容梳理】

  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以陋室自比,借陋室不寻常的居住环境,来表现主人高洁的情操和不俗的雅趣。文章写陋室时,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比喻、衬托、类比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上则大量运用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意蕴和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叫绝。

  二、【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 (2)运用类比 开头运用类比立论,概括全文主旨。(3)首尾呼应 (4)运用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意蕴和美,双句为主,多是偶句

  三、【内容分析】: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高雅。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内容填空、填空题、理解性默写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

  1、本文开头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全文主旨句】(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词语是: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