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语言特色分析(2)

时间:2021-08-31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陋室在安徽省和县,位于城关历阳镇中 。 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荫满地,环境十分清幽。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它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是和县仅存的一座古城楼)不远处即夫子庙,庙址传属旧衙故地。陋室中原有古碑一方,镌刻着岭南人金福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计。由于文革中此碑遭受过破坏,现已断裂残损。但除今别字外,文句犹清晓可读。金氏于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德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燹久口,碑亦无存。子才第来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爱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陈廷桂在同治四年新修的《历阳典录》中也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现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间再行重建。我们认为,清人起宝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刘禹锡在贬谪期间,一方面自振精神,处理政事民事;一方面散居闲处,留意文墨,以排遣苦闷。朗州九年,他选城边更鼓楼旁高地,筑楼而居,以避潮湿。到连州,他在海阳湖畔修建“吏隐亭”,留连其中。在夔州,他很少延接宾客,属意诗文,创作了不少民歌体的好诗。和县的陋室,就是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晚唐以降,和州屡遭兵燹(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要冲,历来为军事重镇和长江重要渡口。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人以此为题而诵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