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宗元《惩咎赋》(3)

时间:2021-08-31

  余青少年异常聪明,学业早就进步快,象骏马驰骋于学海书山,攻读应试科目外,猎涉诸子百家著作。曾随家中长辈到过晋、豳、东吴、江夏等地,观游了解各地风土人民情,政教现状,增长了见识。余心地纯洁,讲信孚,性格直爽,刚正不阿,仁爱生人,交友和气,深得朋辈敬重。

  “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以为师。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

  考察上古人们蒙昧无知,后世圣贤辩明是非,坚持公道。往后人们怀着私念,变天下为公为天下为家。

  “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曰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注:象者,法也。)

  广泛搜寻列举史实,联系贯穿,分析比较,探求符合以及违背大中之道的史料。柳子所谓“道”,指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施政必须遵循的道路或路线,它是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法则规律,不是具体有形的事物。

  “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注:中:正道也)

  运用大中之道,随时势之变。结合主观之认识,灵活机动,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办事,用大中之道治理国家,制定和实施各种制度、政策及措施,未达到“中”的标准会出现危机;超越“中”的标准会偏离正道,所以要谨守中道原则而不悖。凡行为超越中道或不及中道者,都会犯错误。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该办的事应办好。

  “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

  世上事物各式各样,千变万化,都可用中道原则处理,使各安其分,各得其所。 古代圣 君贤相治理国家,慎察形势,灵活运用,刚柔相济。如周初文武之治,一弛一张,均收到预期效果。考核官吏政绩,遵循大中之道,可分清忠奸,辨明曲直,考绩勤惰,赏罚分明。能者升,庸者黜。掌握大中之道者,有广博知识,善辨是非,处理政务,胸有成竹,有理有据而不冒犯君主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