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佛学思想

时间:2021-08-31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

  闽南佛学

  柳宗元,字子厚,生于中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祖籍山西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故人称“柳河东”。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二十六岁登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二十九岁任京兆府蓝田尉。三十一,岁升为监察御史行,次年升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领导的“永贞革新”。九月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追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到柳州任刺史四年,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四十七岁时死于任上,故又有“柳柳州”之称。

  柳宗元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故有“韩柳文章李杜诗”的评价。他在逝世之前将文章寄给刘禹锡保存,200多年后的宋穆修收集整理柳文100余篇,后又得刘禹锡的45卷柳集,编成《唐柳先生集》。

  在《柳河东集》中,与佛教有关的文章主要有诗词、序文和碑记。他的佛学文章是在长安,永州和柳州三个时期所作。在长安为佛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他此时的佛学作品有碑文篇,碑塔铭和序各3篇,书1篇和诗2首,其中永州时期佛学作品最多,是佛学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此时有碑文2篇,碑塔铭2篇,赞2篇,杂题1篇,序6篇,记庙3篇,诗2l首之多,柳州四年是他佛学思想的最高峰,其中留下来的作品有碑1序,记庙工篇,在此时也可能写过一些禅诗,但没能保存下来,而最为人们所看重的《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即是作于柳州。

  柳宗元受其母影响,从小就深得佛教的熏陶,故自幼就好佛。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召序》(柳公绰)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从中我们就可知道他十多岁时就开始修习佛法。所以他又说道:“余知释氏之道日久。”他的岳父杨凭也信佛,曾对如海法师执弟子礼。而梁肃、权德舆与其父友好:都以佛教为归依处。在长安为官时,京城事佛空气正浓。德宗李适崇信佛教,在朝堂上开展“三教讲论”,对佛教的发展推波助澜。“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谪居永州“南荒"的古庙尤兴寺内,受到湛然再传弟子重巽的礼待,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并写《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兄赠酬之以诗》,《巽公院五咏》等作品。由此可以看出重巽内外学素养甚好,以及他们的密切关系。移居法华寺,以西亭为居室,写《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赠给觉照和尚。这里还有--些僧侣往来,如游方僧文信,就曾与之“联栋而居"。后来再任柳州刺史时,重修大云寺,以供养僧侣,并写《柳州复大云寺记》。

  柳宗元的佛学思想主要是在永州时逐渐形成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