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意境(4)

时间:2021-08-31

三、愁绪实难消:极静沉郁之美

  关于这首诗的意境有人认为“太闹”因为它用了“飞”“绝”“灭”“钓”等动词,反而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过于喧嚣,还有人认为柳公当时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也是不可能走入安静平和的心态,所以他的诗不同于陶渊明那份从容自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像成就了柳宗元独特的风格。他的激愤源于他的执着和责任感,这才是柳宗元。   细细体会,这首诗读来的确让人感到一种“静”,却不是安静,更像是一种静止,一种停滞,就像是电影画面突然间的定格。失去了声音和颜色。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感到静,是一种安静和寂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轻松,一份安然。但是读《江雪》却没有这种感觉,虽有渔翁在,却感受不到一丝呼吸,或是一点心跳,像是冷极了那种紧缩,使人艰于呼吸。就像走进了另一个极端的“呼啸山庄”有的不是疯狂压抑,是一种郁结静止。“一切景语皆情语”又想起王国维这句话来,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心境的人才能缘情而发吧。

  柳宗元可以选择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却也免不了悲情愁绪的缠绕,他也想向前人那样在游山玩水当中排解自己心中的郁结,可是,从他的山水游记中我们读到的却不是豁达超然,反而是浓的化不开的愁绪。他的《小石潭记》中的八字足以概括他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见荒凉之感深刻,不是游山玩水可以排遣的。他也想在佛禅中找到自己感情的皈依,可是他的诗还是出卖了他,尘愿未了,如何参禅?

  翻看中国的文人史,也许你会觉得柳公活得没有陶渊明、苏轼那样坦然超脱。但是看柳公的经历,他这种抑郁是有理由的,同时被贬,柳宗元所忍受的身心折磨是非常人能比的,苏轼虽然几度被贬,但是从当时的境况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对他并没有过于严厉的苛责,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也是尊敬的。陶渊明本性使然,乐于田园生活,可见他还有选择的自由,这一切在柳宗元这里是不同的,他没有自由,甚至连奔丧都不允许,“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这应该就是他内心的写照。刘禹锡之母过世,还可以蒙恩准离,可柳宗元没有得到这项恩赦,望母离去,他也只能止步悲伤,这贬所更像囚禁之地,好的山水也成了牢笼,更何况穷山恶水。长期的激愤郁结心中,无法排解,而后凝结,像极了这首诗的画面,停滞,压抑。四、片刻也忘情:空明幻灭之美

  如果把这首诗仅仅看成是柳宗元人生际遇的外在体现,我觉得还不够,多才如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隽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人经史百子,掉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原墓志铭》)。如此出众的人物,对于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应该不无思考,虽总是愁绪难解,但也少不了对人生的顿悟,如果说《小石潭记》可以看做他偶尔轻松而得,那《江雪》也应该算是他片刻顿悟之作了。诗中所用“绝”“灭”“孤”“独”等字眼,使人有一种幻灭之感,配上那晶莹雪,更让人感到一种空明澄澈的美。鬓白身衰,独钓江中,才得片刻忘情。恰似《红楼梦》中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倒含一丝禅机了,半世岁月,此刻成空。茫茫天宇,皑皑大地,这渔翁称得上遗世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