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归朝欢》宋词赏析

时间:2021-08-31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整首词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柳永《归朝欢》宋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

  1,萧萧:拟声词。

  2,淅淅:风声。

  3, 沙丁: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4,破:穿。

  5,残月:指将落的月亮,一弯残月。

  6,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7,行役:出行。

  8,利名客:追逐名利的人。

  9,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10,愁云恨雨:喻儿女离情。

  【简析】: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作者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

  作者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此处写景如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即水间洲渚,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人们惊起所致。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在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