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的资料(2)

时间:2021-08-31

  〈二〉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传诵。贺裳称之为“古今俊句”(《皱水轩词筌》)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婉约与豪放风格的代表。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歌唱,正说明它婉约缠绵的艺术风格。

  此句妙处,全在点染。刘熙载云:“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点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艺概·词曲概》)。刘氏“点染”之说,很有见地。江顺诒评论说:案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阅者无不点首,得画家三昧,亦称词家三昧”(《词学集成》)。而此句点染之妙,谢章铤指出,在于“景中有情”(《赌棋山庄词话》)。点染之法,周振甫作了具体的分析:

  “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里点明‘伤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种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采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诗词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