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偶逢刘长卿散文(2)

时间:2021-08-31

  芙蓉山大雪数日,封了几株竹篱树木相围的院门,那条通往山下的石板路因雪盈几尺而绝迹多时,空山人渺的雪夜有犬声“汪汪”的妙音唤醒了夜的生气,对主人来说这便是天籁,便有了说不出的喜悦。原本穷居深山,就无远亲可至,况且这寒夜大雪封山呢。浩浩的芙蓉山间,孤兽野狐皆遁,唯见一灯柔亮的白屋,屋的主人听得“的的”叩门之音,开门见是老友长卿远涉来访,喜出望外,迎友入堂,为老友拂去身上的风尘与寒气,唤妻红炉火起,粗茶淡饭,水酒当炉,三人围炉,在那时的雪夜里一递一声,闲话草堂,说不尽的世间温情,道不完的离后别意。这寒夜虽冷,雪里的红尘世道,有温情一脉与天地相接,人生何求,白屋何贫。这诗,这诗中的白屋我想是长卿用来酬唱知已的。

  今人与古人相离堪离,更无知音可酬。在世人皆浮躁的今日今时,能安守白屋的人早已绝迹,有的只是心灵的那一点情怀相通,所谓无今无古寸心知,是舍去生的一切繁华,安守于一间与世无争的白屋,直到白发苍眉也不悔。这种感觉不是士人之隐,而是静水淡茶的生存之态。再说刘长卿从繁至简的一生,是经过无数诬谤贬谪之后才悟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的出世之想。我为今人,永远无古人那种离尘脱俗的情怀,更无品格高逸的文笔,只是喜欢偶读唐诗小令,唱和一下诗意里的情感,无关今古,只要能理解妥帖,感觉是相通的。就如同此时的我,人虽坐在静室的一偶,心却去了千年已前那个大雪纷纷的芙蓉山中,随同刘长卿一起涉一程风雪之后,住进了芙蓉山间那座于天地共生的白屋。

  附: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