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写佛教景物时,作者还刻意选用佛家语。以《龙门八咏》其四《远公龛》为例,首句“松路向精舍”中的“精舍”指佛寺,《晋书・孝武帝》有:“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二句“花龛归老僧”中的“花龛”指刻有图画的塔龛,“老僧”指佛家人物自不必说。三句“闲云随锡杖”中的“锡杖”指僧人出行时所执法器,因其端有锡环,振时有声而又称“声杖”、“鸣杖”。四句“落日低金绳”中的“金绳”也是佛家语,据《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离垢国清净无瑕,以琉璃为地,以金绳界其道。另外,其三《福公塔》“经行长未还”句中的“经行”指佛教徒为防坐禅欲眠,又为养身疗病,常遵一路作直去直来行走的行为。这些词语的选用,不仅使作者所描写的对象更显本色,而且进一步突出了龙门浓郁的佛教文化特点。
“静”是佛境美的一种重要体现。从《龙门八咏》其一《阙口》“秋山日摇落”,其二《水东渡》“夜泉发清响”、“稍见沙上月”,其四《远公龛》“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其八《渡水》“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诸句看,刘长卿把游赏时间安排在了晚上,可见是深得其理的。作者在太阳将要落山时到达阙口,在月亮初升时东渡,入夜时分欣赏了远公龛,深夜中又听了山寺钟声,然后又趁着夜色下山西渡,并在渡河时对水中的月影欣赏摆弄了一番。渐游渐晚,一路顺次写来,安排得当。作者如此独特的时间选择,不仅使自己和读者避免了白天的喧嚣,更使人沉浸在龙门静谧的佛教文化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