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翻译与赏析(2)

时间:2021-08-31

  评解:

  这首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中性词“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写,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抒发诗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却意在言外,无处不见诗人的情感。

  “竹坞无尘水槛清”本来给人一种清幽静寂之感,而“相思迢递”带来一种绵绵的情思,“相思”与“迢递”的组合,音律上圆润婉转。“隔重城”三个字下得比较重,字里行间的失落之情又带来了诗歌情绪上的变化。而到了“秋阴不散霜飞晚”,诗境转向抑郁悲凉,夹杂着些许烦躁不宁的心绪。最后一句突然变得轻盈了许多。虽是枯荷,在夜雨声中却别有一番情趣。而夜雨的清音恰恰又衬托出夜的沉静、骆氏亭的清幽。这样一来,几经起伏,诗人的情绪又慢慢地回到了第一句的境界。“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短短的四句诗,情绪多变,气韵生动,回环往复,内涵丰富。

  “竹坞”与“枯荷”,一荣一枯;“水清”与“雨声”,一静一动;“隔重城”与“霜飞晚”,一远一近,景色的搭配也颇见匠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千古名句,于衰飒凄清之中发掘出一种别样的优美、一份浓厚的诗情,因而意韵丰厚,兴味悠长。

 背景:

  崔雍和崔衮,是崔戎的两个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835(唐文宗大和八年)诗人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两位朋友,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