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与李商隐诗歌的悲剧色彩

时间:2021-08-31

  摘 要:李商隐诗歌忧时悯乱,感叹身世,“饮泣幽咽,凄苦欲绝”(1)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诗中强烈的感伤情绪则源自于诗人一生的可悲际遇,而牛李党争是造成李商隐悲剧人生的最主要的诱因,他的多篇诗作特别是其政治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朋党之争对他的心灵的巨大伤害。本文试着通过牛李党争对李商隐政治仕途的影响来分析他诗歌创作心态的形成,从而加强对其诗特歌特别是其政治诗的理解。

  关键词:牛李党争;李商隐;悲剧色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3-0-02

 一、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在我国整个古典诗歌的历史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歌始终贯穿着时世、身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之美,形成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2)。身处日益衰败的晚唐,不幸的身世,独特的情感经历,可悲的政治命运,这些可悲可叹的人生遭际为其创作的大量政治诗和爱情诗定下了一重要的情感基调——悲伤。悲伤的心灵在诗人创作诗歌时自然带着一种悲剧的心态,而这种悲剧创作心态的形成就得益于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致命打击。

二、牛李党争是唐朝没落时期的朋党争权的政治怪象。唐朝末年,宦官专权,依附宦官的有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牛李党争始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进士考试,此后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到唐宣宗时期以李党的人全部被贬谪到崖州而宣告结束,前后持续近40年。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文学发展的最重要背景之一,它与许多中晚唐积极入仕的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些文人的命运及当时文坛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