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李商隐

时间:2021-08-31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参考赏析】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