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2)

时间:2021-08-31

  以上是对《锦瑟》内容的粗略分析。从《锦瑟》看开去,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包括以描写爱情为主的艳情诗。并且此时的艳情诗是李商隐诗歌作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情感境界,也最能体现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二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涉及的对象难以确定,表现的情事也极为概括,或为经过提炼的爱恋感受,或是一时的兴发而成,但展现的都是作者自身的心境。原因在于晚唐诗人的思想不受拘束,创作不限成法。晚唐的诗歌创作强调广泛的师承,从思想到格式都不囿于同一格局,含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主观的创作倾向。他们的创作转向写个人情思,视野开始内转,主要着眼于表现矛盾的内心世界。与盛唐相比,此时的时代精神不在边塞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受以上创作思潮的影响,李商隐虽不像陶渊明那样厌官恶俗,但在朋党之争的波及下,他丢官失职,在日益衰败的晚唐时期,政治上失意的他不可能寄希望于腐朽的国家和黑暗的社会统治,即使他对现实有所寄托,那种寄托也是渺茫而不可实现的。

  由此可见创作视角的内转使李商隐的诗歌别具一格。

  首先,他洗尽铅华,抛弃了那种追求功利而不就的愤世的思想,转而寻求一种比较开阔的解放的思想。他突破儒家政治伦理的束缚,在创作上摆脱传统的“尊圣”、“宗经”等文艺观点的限制,写出了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民主性诗篇。如《风雨》一诗:“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在诗中,诗人将羁旅在外、虚度年华、不遇明主的苦恼焦烦和显贵的轻歌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新交遭到世俗的非难,旧友又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所以诗人只有自己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纵观全诗,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的用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故此诗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批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