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鉴赏(2)

时间:2021-08-31

  这组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立春、夏、秋、冬四题,系取《子夜四时歌》之义,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相思之情。《春》诗从春光烂漫中寻觅娇魂而不得开始,折入追忆初见对方时美好情景。立即又描绘雄龙雌凤杳远相隔的浩叹和魂牵梦系的情景。以下即极力渲染寻觅之渺茫,思念之深挚最后想象对方在春天将逝的季节身着单绡、肌衬玉珮的情景。《夏》诗先写初夏雨景和石城(金陵)凄清的环境,暗示女子已去。然后想象对方身处南方瘴花木棉之地,独守闺帏,孤寂无伴之状。接着又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和随之而来的分离。最后以祈望对方的到来作结。《秋》诗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亡室空,孤寂凄冷;最后又想象她秋夜弹琴,衣衫冷薄,怀思旧情,独对爱情旧物,潸然泪下。

  《冬》诗首点时令及对方失侣孤居,次言双方如青溪小姑与白石郎之相隔遥远;复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然后又转忆佳人之美,远胜嫦娥,而今唯独处空城,歌舞早歇,唯余纤腰,当年姊妹二人联袂而舞之欢早已烟消云散。最后想象女子在风雨冬夜独对残烛,空流红泪,直到天明;而破鬟松散,倚坐朝寒,容颜亦非往昔。

  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由寻觅怀思、企盼重会,到悲慨馨香已故,情缘已逝,最后则根断心死,悲剧色彩逐渐浓重。女主人公的形象,从《春》之“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到《夏》之“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洄旋”,再到《秋》之“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最后到《冬》之“破鬟倭堕凌朝寒”“蜡烛啼红怨天曙”,从外在到内心也都经历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徐德泓借《柳枝诗序》“幽、忆、怨、断”四字概括四首大意,认为“春之困近乎幽,夏之泄近乎忆,秋之悲邻于怨,冬之闭邻于断”(冯浩笺引),比较真实地概括了四首所表现的情感特点。

  这首组诗以炽烈的情感,秾艳的语言,纯粹抒情的笔法和极富跳跃性的结构章法,歌咏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爱情幻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而不是叙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即通过回忆、想象来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其中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换,诗歌语言的秾艳和象征色彩造成一种华艳而朦胧的风格。如《春》诗的“暖蔼”六句。先是写回忆中初见对方的情景:“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在春日和煦阳光的掩映下,对方梳着高高的发鬟,伫立在盛开的桃枝下。下两句却从过去之遇跳过生活中应有的阶段(如会面、结合、离别 ),闪回现境,发出“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的叹息。接下来“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写午醉初醒,迷幻历乱。误以为残阳映帘是初阳照窗,好梦中断,然乍醒迷惑之际,耳畔似犹闻对方之言萦回,似幻似真,如痴如迷。四首诗中,随处可见。这种昔境与现境的迭现,实境与幻境的蒙太奇镜头的变换切入。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意境的朦胧与多彩。

  长吉诗奇而怪,艳中显冷,有时甚至追求强烈的刺激。李商隐这首仿长吉体的组诗,却以奇幻的想象来构筑迷离朦胧的意境,用秾艳的词采表达炽热痴迷的情感,哀感缠绵,一唱三叹,令人低吟不尽。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李商隐

  蛇年建午月,

  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岭,

  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

  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

  燋卷无芳津。

  高田长檞枥,

  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

  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

  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

  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

  及门还具陈。

  右辅田畴薄,

  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

  所赖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

  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

  生女事四邻。

  浊酒盈瓦缶,

  烂谷堆荆囷。

  健儿庇旁妇,

  衰翁舐童孙。

  况自贞观后,

  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

  征入司陶钧。

  降及开元中,

  奸邪挠经纶。

  晋公忌此事,

  多录边将勋。

  因令猛毅辈,

  杂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

  除授非至尊。

  或出倖臣辈,

  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

  奴隶厌肥豚。

  皇子弃不乳,

  椒房抱羌浑。

  重赐竭中国,

  强兵临北边。

  控弦二十万,

  长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

  来往同雕鸢。

  五里一换马,

  十里一开筵。

  指顾动白日,

  暖热回苍旻。

  公卿辱嘲叱,

  唾弃如粪丸。

  大朝会万方,

  天子正临轩。

  彩旂转初旭,

  玉座当祥烟。

  金障既特设,

  珠帘亦高褰。

  捋须蹇不顾,

  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艰屦,

  附之升顶颠。

  华侈矜递衒,

  豪俊相并吞。

  因失生惠养,

  渐见征求频。

  奚寇东北来,

  挥霍如天翻。

  是时正忘战,

  重兵多在边。

  列城绕长河,

  平明插旗幡。

  但闻虏骑入,

  不见汉兵屯。

  大妇抱儿哭,

  小妇攀车轓。

  生小太平年,

  不识夜闭门。

  少壮尽点行,

  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

  挥泪连秋云。

  廷臣例獐怯,

  诸将如羸奔。

  为贼扫上阳,

  捉人送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