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的境界(3)

时间:2021-08-31

工于比兴巧用典故寄寓深远

  比兴寄托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艺术手法。历代诗人都采用比兴手法来歌其事,咏其乐。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白居易等也大力提倡诗歌要有兴寄,讲求美刺比兴。但是,他们都过份强调诗歌要蕴含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即诗歌合为事而作,而忽视了具体的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据此加以发展,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中尤大量采用比兴手法,形成了意境曲折,寓意深隐,韵味隽永的独特意境,成为他对传统艺术手法继承与发展的一大贡献。这一突出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在李商隐的咏史诗(政治诗),无题诗和一部分的咏物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一般都是通过题写历史事件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有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以古鉴今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比兴寄托艺术技巧在咏史诗中的实际运用。如《筹笔驿》一诗写道:

  猿鸟将疑畏筒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继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

  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以与杜甫的咏怀诗相提并论。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筹笔驿这一古战场的游览、凭吊,在称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又对他的壮志难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诗中写道,虽然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胜过管仲、乐毅,而且六出歧山,兴兵伐魏,用兵如神。但是他正好生在末世,蜀国此时是上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下缺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大将,即使诸葛亮再努力,最终也不能挽回国破家亡的历史命运。而诗人笔下的蜀国历史,正是当时晚唐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当时晚唐君主昏庸无能,在作者短暂的一生中,就经历了三朝君主,朝廷内部腐朽不堪,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像当时颇有才干的宰相李德裕,也受客观环境的局限而难施抱负,反遭打击迫害,客死他乡。而作者本人,也成为当时牛、李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从这首咏史诗来看,诗人的写作技巧是极为高妙的,他并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诸葛亮这一典型及其事迹的议论,而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诗篇中的壮志难酬的诸葛亮身上,通过这人物的形象刻画和议论,加以引申和发挥,画龙点睛,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寓意更深一层;几个典故的巧妙运用,更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寄托深远,耐人寻味。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即他的无题诗。在这类诗中,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更是大量的运用。只是表现出来的寓意隐晦曲折,诗意朦胧。有些诗歌,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追求在里面。如《无题二首》之二(重帏深下)写道: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落谁叫桂枝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粗看这首诗,是在抒发失恋的痛苦,诗人错杂运用象征、比兴的手法,结合神话传说,自然景物等来写情传恨,一位失恋少女深夜独卧闺房,愁思满怀,深恨寂寞夜长,回首往事如梦似幻。然而,细读之下,则能看出带有明显的暗示性,再结合李商隐的身世遭遇来分析,那诗中的政治寄托就显而易见了。这里,作者以神女漂泊和小姑独居来象征他和令狐绹关系恶化后的心境。以风波摧枝和月露禁桂来比喻黑暗官场压抑人才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政治遭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就很形象地写出作者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一生和他本人的无奈、痛苦。

  李商隐的比兴寄托常常借助典故来完成,这些过去的历史事实,故事和古代的传说,在诗人灵活自如的调遣下,能够准确生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往往能推陈出新,从中挖掘出他人看不到的新意,这又是诗人突出的一大独特写作特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咏史诗《贾生》就很有代表性:

  宣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坐,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所用的历史事实是汉文帝深夜召见汉初著名政治家贾谊,向他询问鬼神的本原。诗人不写君主恩遇的表现,而是巧妙地从问鬼神入手。引发深刻而新颖的议论,在诗人眼里,像贾谊这样有政治才能,有极大抱负的人才,所应受到的恩遇应该是辅国当政,干一番事业。怎能夜半不问苍生而大谈鬼神呢?这就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却不能识贤用贤的本质。这就表现了李商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过人的洞察力。

  当然,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比兴寄托等艺术技巧上刻意追求,导致他的诗歌典故堆砌,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过份追求词采华丽,使诗歌思想性削弱,出现华而不实的倾向。不过,他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分量是极为重要的,他本人在我国文坛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之后的历代诗人,或多或少在诗的风格上都受到他的消极或积极影响。特别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时的爱情曲作家,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借鉴。纵观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李商隐的诗歌的独特境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形成了古代诗词婉约派的一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