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端局解析解题

时间:2021-08-31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鉴赏点拨:《端居》是一首七绝。写诗人身处异地,思念妻子——远离家乡和亲人时日已久,妻子的远方来信很久未见到了。在这寂寥的秋夜,盼望来信的心境十分强烈,寂寞的灵魂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然而,盼远书不至,觅归梦难成,只有这空空的卧床,对着凄凉的秋夜。意境凄清,情景相映,感情真挚,感人至深。

  首句写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次句写诗人梦醒之后寂寥凄寒的感受。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不是客观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事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寄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寓所的冷寂。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的“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是不可能在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不免在心中浮现起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图景(假定是雨夕),这样就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拓展延伸了时间的内涵,暗示像这样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