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训练提高(2)

时间:2021-08-31

  解析与答案

  1.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主要涉及楚辞的知识。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因屈原所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诗”。“楚辞”的代表作家除屈原外,还有宋玉、景差、唐勒等。

  “楚辞”与《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两者比较,艺术上有很多区别:体制上,《诗经》多四言句,楚辞多长短句;章法上,《诗经》多同一章节的反复,楚辞章法多变,很少反复;字数上,《诗经》篇幅较短,楚辞字数多、篇章长,如最长的《离骚》有373句;风格上,《诗经》质朴无华,楚辞绚丽多彩;创作方法上,《诗经》多现实主义篇章,楚辞多想象夸张,常将神话、传说、山水神鬼纳入诗中,构成浪漫主义画卷。总之,楚辞这种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和西汉文人的拟作汇集一册,取名《楚辞》。

  答案:D

  2.解析:A项谇,念suì。C项“垢”应为“诟”,“相”念xiànɡ,芰念jì。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多义词,要求根据语境确定它在句中的意义。①“替”在句中“废弃”的意思,成语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替”与“兴”反义。文中“朝谇”与“夕替”也构成相对的关系。⑤昭,本义日明,光亮、光明,成语有“昭然若揭”;引申清楚明白,成语有“声名昭彰”。句中作“质”的定语,用本义,当释为“光明圣洁”。⑥申,一般义是“陈述、表白”,这里是特殊义,重复、再三。⑦攘,排斥、排除。但在句中“忍尤攘诟”只能理解是同义反复,故“攘”也只能释它的反义,表“接受”的意思,这在训诂学上称“反训”,即从词的反义释词。

  答案:A。

  4.解析:A项“民生”也可释为“人生”。B项“穷困”与上句“侘傺”(失意潦倒)照应,故知不能释为“经济上的贫穷”,当理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C项“鸷”和“鸟”并列,是一个并列词组,不能将“鸷鸟”看成是一个词。D“死直”是“为直而死”,“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死”一般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答案:A。

  5.解析:A项①动词,审察,仔细看;②形容词,清楚、明白。B项①②都是助词,用于句中前后两个节拍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项①后悔、反悔;②综观全段,“悔”当是“追悔、反思”的意思。诗人前面说“不悔”,后面又说“悔”,看起来矛盾,实际不矛盾,因为“悔”前后意义不同。D项①形容词用如名词,作“好”的宾语,表“美好的品德”;②动词,整饰。

  答案:B。

  6.解析:浩荡,今义形容水势很盛,而在句中是“荒唐、胡涂”。改错,今义改正错误,而在句中“错”通“措”,“改错”与“偭规矩”同义,更改、违背施政举措。杂糅,混杂糅合在一起,古今字面意思相同,但现在用作贬义,而在句中用作褒义。缤纷,繁多,古今意义相同。流亡,今义流浪、逃亡,而句中是“形体消亡”,与“死”同义。

  答案:D。

  7.解析:这是一道在消化理解基础上的背记题,做此类练习,也可看出屈原对后世的重大影响。A杜甫诗句,表现了对国难和人民疾苦的关心。B李白诗句,表现失志归隐的思想。C项也是李白诗句,表示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D苏东坡诗句,反映了知音不遇的孤独寂寞。

  答案: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D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8.解析:此题旨在注意这首诗句式上的特点,并通过这样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对偶修辞格。

  答案:(1)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2)两个完整诗句的上、下句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对偶形式也叫错综对。(3)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4)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5)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

  9.解析:比兴,是《离骚》在创作手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本题旨在对其有初步认识。

  答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答案:蕙纕,揽茞:象征诗人追求高尚的节操。娥眉:诗人自比美女,用以表示自己品德和情操的高尚。同时也把自己和楚怀王的关系比喻为痴心女子和负心郎。鸷鸟:鸷,凶猛的鸟,作者自喻。鸟,凡鸟,比喻朝中庸人。“不群”的鸷鸟,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退将复修吾初服:喻诗人当初的志向。

  诗人还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环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还是“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

  11.解析: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分析时要紧紧抓住这两点。

  答案: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③大量使用对偶句。但在整齐中又有变化。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鞿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