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程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

  诗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楚辞》与《离骚》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