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李清照著名的《夏日绝句》写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讽刺诗,这首诗寓批判于咏史,以古鉴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读后感,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天安门事件”前后,广为流传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以示决心,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但很多人却不知其出处和该诗的真正意义,今天再把它拿出来读一读,以飨读者。
李清照著名的《夏日绝句》写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这是她在南渡以后创作的如《咏史》等几首很成功的政治讽刺诗中最出色的—首。明万历《章邱县志》和《彤管遗编》对此都有著录,因此能得以流传。《历代名嫒诗词》等选本将这首诗题名为《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鬼雄”的典故出自《九歌·国殇》篇,意谓为国捐躯的战士的魂魄与众不同,他们在群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与“人杰”属对工稳,且语意翻进一层。这两句诗不仅撷取了“子魂魄兮为鬼雄”句的成词,还隐括了屈原歌颂卫国将士牺牲精神的深刻含义,从而增加了本诗的讽谕性。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亦十分注意对仗。其中“思项羽”的“思”和“至今”的“今”,对我国人民所熟知的英雄典型项羽充满了赞颂之意,同时还似乎有意提醒人们,女诗人,是在“北兵仓皇南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想到楚霸王的。“过江东”三个字,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字眼,而作者却大胆地把它写在这首绝句中,并很巧妙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可谓神来之笔。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帝,最后败退乌江,他感到原来和自己—道驰骋沙场十年的八千吴中子弟已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因此宁愿拔剑自刎,也不肯过江去抱愧称王。而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自诩“素以社稷为重”的宋高宗,在“靖康之难”以后,从商邱一直逃到杭州,偏安江左一隅,更加萎靡不振,每年搜刮大量钱财向金人称臣纳贡,早已将自己的父兄和千百万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的中原人民统统都置诸脑后了。“知耻近乎勇”,在李清照看来,项羽和赵构相比,一个是江东可去却不愿去,另一个则是不该去而偏去,可耻与可贵的分水岭,委实就在这“去”与“不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