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课后反思(3)

时间:2021-08-31

  虽然只请了几位同学展示,但是出现在句子中的意象也如此的丰富,传达的情感是如此的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和才情不可小觑。

  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是,课堂上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流畅,毫无梗滞。从文本诵读到整体感知,从前后词风对比到本词情感体验,从直抒胸臆到意象分析,上课老师都能够较好地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带动整个课堂有序进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较好体现。

  也有一些问题。实际操作时要更注意时间的控制。我们的两次课均出现了这一问题,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但对整个课堂的完整性及完美感是一种伤害。对叠词的分析用时应少于对意象的分析,并且要留足最后写作与展示的时间。意象分析这一环节可以总结展示出较为固定的模式,即“诗词联想、意象提取、画面再现、情感分析、归纳总结”等几个步骤,而动笔练习时则应充分鼓励学生更灵活地嵌入常见意象。各个环节均应有不等长的文本诵读,以期努力达到让学生当堂成诵的目的。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因为时间较紧,课堂上让学生诵读的次数稍微少了些,更没有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上好一堂课就像写好一篇文章,既要有明确的主题,又要注意起承转合、详略主次,每一个步骤的些微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遗憾。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准备得更充分,考?得更周到,操作得更细心,才有可能让自己的技艺更进一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