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其人其词论文

时间:2021-08-31

  文学,是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社会,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打上了个人生活与情感的痕迹。作为一种重要文学形式的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同样能够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体现作者的个人生活环境。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一生经历坎坷,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北宋与南宋初期之间,其人其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①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喜读书,工于词章,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工诗善词。李清照五六岁时,便随着作了京官的父亲来到了东京汴梁。作为开明士大夫家庭的女孩,她不会像乡村地主家的女儿那样闭塞,深受封建礼教的禁锢,她可以划着小船,在莲花深处嬉戏,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市,良好的生活环境陶冶了她的情操,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为写出个性鲜明的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部分诗词无不她反映出她少年时代的幸福生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多个字,描绘出一幅幅划船游乐、在荷花深处欣赏美妙自然的图画,刻画出作者醉心自然、活泼灵动、富有少年激情的形象,暗示了作者少年时代的清纯、可爱。她的另一首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也非常经典,“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位少女在自由自在完了之际,突然有人到来,匆匆忙忙躲避却又心怀好奇,装作赏花闻香、其实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的样子。《浣溪纱`闺情》、《点绛唇`寂寞深闺》等词作亦折射出代情窦初开而又接受封建礼法束缚的复杂感情;总体格调明快,动作富有旋律,表现出其少年时代生活的幸福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