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典故(2)

时间:2021-08-31

  “诗鬼”李贺与成语典故

  李贺,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短暂的一生,以诗为业,后世依托李贺的卓异诗才和悲剧人生,又演绎出很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先在民间流传,再由正史、野史等历史文献记录,继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和丰富。其中“呕心沥血”等多个成语均来自于李贺的传说故事。

  【成语】呕心沥血

  【释义】呕:吐;沥:滴。形容苦苦思索,费尽心血。

  【出处】“呕心”一词,出自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主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在经过李贺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写出了诗,二人十分吃惊。从此,李贺声名鹊起。李贺长得单薄消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清晨太阳初升时,他便骑着小毛驴,带着书童,背着锦囊,出外周游,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等到晚上回来,就整理成诗。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勤奋,更了解儿子的身体,便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地嗔怪道:“这孩子写诗,非要呕出心来不可啊!”

  “沥血”,源于南朝梁·萧绎《与诸藩令》:“沥血叩心,枕戈尝胆,其何故哉?”

  后来,人们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了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成语】天荒地老

  【释义】天荒远,地衰老。形容经过了很长时间。

  【出处】出自李贺诗《致酒行》。唐宪宗时期,李贺到长安应试,因避父亲名讳被取消参试资格。李贺在客栈里十分痛苦,借酒浇愁。客栈主人给他讲故事:主父偃(西汉大臣)入京见卫青将军,卫将军多次向皇帝推荐,仍不被任用;唐朝马周游京师,替常何(唐朝大臣)写条陈得到太宗赏识,从此平步青云。李贺即兴作《致酒行》。“行”,诗体名;“致酒”,即致酒设宴,对酒当歌之意。全诗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其中“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等句,写得昂扬慷慨、雄浑豪放。

  【成语】牛鬼蛇神

  【释义】长有牛头的鬼,身体像蛇的神。泛指各种虚幻怪诞现象。

  【出处】出自唐代杜牧《〈李贺集〉序》:“鲸呿(张口的样子)鳌掷(急速跳跃之状),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借用张嘴的鲸、猛跳的鳌、牛头鬼、蛇首神等巨大和怪异的动物或鬼神形象,来比拟李贺诗的惊人出众,本来是赞美和叹赏的意思,后来人们引用“牛鬼蛇神”这个成语时,含义却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所说的“牛鬼蛇神”,指在社会上惯于兴风作浪的、妖魔鬼怪式的人物。

  【成语】玉楼赴召

  【释义】文人早死的婉词。

  【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此文的大意是李贺临死之际,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天神骑着赤龙,手持玉板来迎他升天,李贺下床叩头,推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自己不能去。天神笑着说:“天帝刚刚建了一幢玉楼,想召你去写一篇记,你怎能不去呢?”一会儿,李贺便辞世了。后来人们便用“玉楼赴召”指有才华的文人早亡。